多维赋能 协同发展——“筑梦未来”工作室成员 参加大学生就业力赋能峰会

作者: 时间:2025-03-12 点击数:

3月11日,《校企共育,职引未来—大学生就业力赋能峰会》在郑州天健湖智联网产业园举办。工学部“筑梦未来”工作室成员曾秋菊、古玉莹、张璐璐、乔珊珊四位老师参加了本次峰会。本次峰会聚焦“产教需求精准对接、职业能力系统提升、就业服务生态构建”三大维度,致力打造“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正厅级巡视员刘昱旻致辞中指出,大学生就业力赋能峰会是把产教融合蓝图转化为实践成果的重要一步。他分享了河南产教融合的三个关键词,分别是:“桥梁”,“土壤”,“薪火”。峰会达成了校企协同机制的基本模式,让人才培养标准与产业升级需求同频共振,搭建了连接就业岗位的“桥梁”。企业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模块,把高校科研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出适合中原产业发展的丰沃“土壤”。让企业技术骨干带着真实项目走进课堂,让高校教师带着学生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实现知识与经验的“薪火相传”。

郑州大学纪委副书记李振伟在峰会中指出,高校在大学生就业力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下部分大学生存在对劳动价值认识不足、劳动技能欠缺等问题。高校要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学校就业部门和劳动教育部门可通过联合调研,深入了解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期望以及就业意向,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引企入校,改进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提高其针对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郑州西亚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沈建京也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应用型IT人才培养与就业,产业迭代快,教育跟进难,实践能力弱,创新能力差,就业生态散,供需匹配低。破题之道就是校企合作共建就业创业生态,更新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产教真正融合。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代表朱元昊指出,当前数字化浪潮正深刻改变科技行业格局,新华三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深耕者,深知人才是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回顾与高校的合作历程,新华三看到了高校人才输送的积极成效,也察觉到毕业生在融入企业实际工作场景时存在一定滞后期,根源在于高校教学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峰会为高校、企业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有望带动更多企业参与,携手高校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通过参加此次峰会,工学部筑梦未来工作室成员进一步拓宽了服务学生的思路,在优化简历指导、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等方面获得了新的启发和方向。借峰会之力助力学部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力。

学校校址:河南省郑州市航海中路94号(北校区)  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南校区)
 黄河科技学院 - 就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豫ICP备05002420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302002117号